漫步歌神路聊聊《我是歌手》第三季五期

李天佐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记邮件找地址: dz@SIQISW.COM

期质量很,胡彦斌淘汰,遗憾但冤枉。多数作品在唱功或者说声乐技术方面都存在明显问题,强与更强之间的差异往往和直接的演唱环节无关。

首,胡彦斌《味》。

如李健所说,似乎有些张,但并没有质的影响。这次演绎的核心问题在于,没有改歌词。女歌男唱,而且是第歌,本就往往面临角背离的问题,这首歌里也是。“笑、外子、烟草味”,这些事的形象,勒男勒女,得觉是同的。而这次半段的编曲,则和原歌词的涵或者说角定位之间,越走越远了。结果就是,当们听到胡彦斌唱的歌声,改的旋律和乐彼此和谐时,那话里的容和提词器的文字,总让戏。既然主旋律都可以改那么,为什么歌词就能改呢?这也许是个想法问题,但更可能是个版权问题。无论如何,就整效果而言,歌词在其中扮演了卧底的角,在其几乎所有表现都错的时候,又作为第场,成绩理想,是自然现象。

第二首,李健《在方》。

只从纯歌手的角度考虑李健的唱功,理解作品的能毋庸置疑,唱功也非常,唯独唱功作为种“技术储备”面临可能翻唱的同作品时,更可能从心的况。也就是说,李健的演唱,词、曲、唱、编之间会很和谐,绝对现某样背离的况。在这个,演唱中的很多微问题,就会如鲠在喉而令由吹毛疵了——在这首歌里,“有位佳,靠而居”里的“”字,没有唱好,够落实;“路又远又”的“”字似乎衔接够完美;**部分的“愿逆流而”的“”字的升调够圆;“中伫立”的“立”字发音太,几乎听清声;结尾的“草苍苍,雾茫茫”的“雾”字结束时有些稳。以问题,是从整效果说的,锅定都在李健,部分也许在调音师。总的说,这次演绎接近完美了,如果再计较更层楼的可能,就是冰冻三尺的功问题了——对于本质是创作的李健说,有些难为了。无论如何,这些问题,以及场顺序,很可能就是结果和黄丽玲的排名存在差异的原因吧。

第三首,古巨基《莫妮卡》

这是首老歌了。貌似翻唱的很多。(题外说句,当年田震唱,那张同名专辑也令声名鹊起,但回头去看,更接近黑历史了吧那样的版本,没能广泛流传到现在,却也是理)这首歌的歌词比较无脑,接近于歌,旋律在如今看也谈真正意义妙,迪斯科风格本就侧重于演唱和编曲(包括舞蹈等视觉效果)带节奏,带现场节奏。换句话说,这首歌,睁着眼睛听,和闭着眼睛听,觉区别会比较。如果听众是背对舞台听歌,那么绝对可能排名比李健好。但目的赛制如此,视觉效果作为表现整部分也的确是流行音乐理的发展方向之。(而今的舞台声光效果,是80年代这歌在中国热时可想像的)倒也必嚷嚷什么。了更侧重声音本的听众去循环李健那样的作品就是了(比如说)。

第四首,韩《海阔天》。

如果说胡彦斌作的地方在于没改歌词,那么韩的地方就在于没改主旋律了。毫无疑问,韩牢牢把住了歌词的髓,歌声中流淌的绪始终与歌词的涵契,而自己的编曲同样相得益彰。但选择的唱法和收放等理,和原本的旋律之间,是够和谐的。结果是,们听在耳里,似乎觉得的歌声总有的地方。或者说,韩最可能的最佳办法是,沿用原歌词,借鉴原曲,重新作曲唱。无论这些在个星期的周期里是否困难,至少这次实际的演唱,的确意。

第五首,孙楠《布+南泥湾》。

的作品,容易真正唱好,但唱好了效果般。

孙楠的演唱,和崔同,但样抓住了歌的涵。类似李健的演唱,接近完美但也存在些可以吹毛疵的地方。但同的是,的演绎最的锅,在演唱。在于编曲。整首歌的编排可以看作3部分。第部分接近完美,第二部分也错,但衔接的时候,风格的转够平自然。(崔健当年的《在这雪地撒点》的奏,可以作为标杆对比,有趣的朋友可以听听,家是古筝旋律和摇的风格是如何完美衔接的)第三部分同样错,但衔接时的问题更。另外,觉得这两首歌的结靠谱,事实,它们的涵是相连的。就如同价值观的对歌词有相似的解读却得相反的结论,这首歌(或者说两首歌)里的怀,也许懂,也许认同,也许反对。当明知已经枯了,仍然永远陪着,因为最知苦——这个意思,有理解为被洗脑的解嘲,有理解为继承理想屈。当以被的看客度理解时,会觉得这歌是负能量;当以主的接班度理解时,会觉得这歌是正能量。看作负能量的自然会觉得面的南泥湾是个讽;而看作正能量的则会看到神的传承。题外地说,年也许因为全战而对喜,年则往往因为离婚事件讨厌(这个影响更远)。所以,的名次似乎和实际平有入,也许理,但的确

第六首,张靓颖的《BangBang》。

算是歌吧字幕里的歌词翻译真心是”自然的鬼斧神工“。

如多数欧美流行音乐和华语流行音乐的差异——华语注重歌词,欧美注重编曲——这是彼此之间最的优劣差异,陆的作曲家几乎是可能为边的血歌词去心血作如此平的编曲的。当这样的差异的作品现在陆的舞台时,它的盘外效果就了——懂英文的懂歌词,提词器的”鬼斧神工的翻译“也是加分,们只能也更加注重旋律演唱编曲所觉,这毫无疑问是这首歌的优点所在;而懂英文的,特别是年,很可能为这样的歌词能在中国登雅之堂而戏谑。何况,这是这期里,视觉效果最佳的两首歌之。并且还有唱完之的”加餐“带节奏。总的说,必去置疑得第理,真说那些,还把赛制改成观众背对舞台,如好声音导师那样,只听歌声。这本质个娱乐节目,而是青歌赛那样的比赛。

第七首,黄丽玲的《等到都谢了》

这首歌的演绎,和李健那首歌的优点差多。几乎没有短板(同样,逐字逐句吹毛疵也是可以发现部分问题的,这里就赘述了)。和自己几期同的是,这次的演绎真正现将融入了歌声之中。那些喜欢将”走心“挂在边的,可以将这个版本作为”走心“的代表之期的第2也许理,但这期第2再正常,甚至第也没问题(在韩成功的时候~)。

七位歌手的表现,还是那句话,从唱功技术方面去分析,肯定都能看到优点,也能毛病,但多数都是关键所在。单分析那些,对于流的歌手算是尊重吧。首翻唱,从改编到演绎,们以及作的编曲,是如何去解读词曲的,们在表达什么,营造的艺术形象如何,才是们最希望被听众理解和接受的。(这里顺季的张杰,似乎直到总决赛才领悟到这点)就像个画家,画了匹马,总去说那鬃毛、那蹄子画得如何致,却绝提这马是匹什么样的马,是否画得有神韵——那画家该用什么表面对呢?

胡彦斌虽然淘汰了,虽然在这个节目里的每期演绎都太认同,但却是这些歌手里途最令期待的之

纯歌手也许30岁就走向成熟;而个词曲唱编能够独自融的歌手,也许到了40岁才真正融会贯通,但那却是纯歌手永远可能达到的境界。

(PS:李健那句”工业气息“真是涵得漂亮~冷场!)

大家正在读